- 辛亥革命第一枪究竟是谁打响的
- 年前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辛亥革命,在湖北武昌爆发,而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正是熊秉坤。熊秉坤生于1885年,湖北江夏人,早年丧父。他少时当过商店学徒、码头搬运工,后入湖北新军第镇工程第八营当兵,1909年加入革命团体日知会。1911年春,加入共进会,担任共进会工程第八营营代表。至武昌起义前夕,熊秉坤在营中发展会员200余人,任工程营革命军大队长。
- 年10月10日,因起义已走漏风声,熊秉坤深感形势严峻,若不当机立断,起义就会夭折。于是熊秉坤便利用早餐机会集中各队党人代表,悄声说道"我们的名册已落入敌手,被捕杀头只是早晚的事。与其坐而等死,不如起义造反。再说我营是防守军械库的,应该起义,为其他各营起义供应武器弹药才是。"这席话得到在场代表一致赞成。
楚望台设有军械库,里面藏有从德国、日本购买和汉阳兵工厂制造的大量军火,一向由工八营派兵守卫。那里的革命人早已作好了起义准备,听到工八营营房枪响,知道起义了,于是他们赶跑了反动军官,迅速占领了军械库,与赶来的熊秉坤等起义队伍会合。接着许多邻近兵营的革命党人也率部奔赴楚望台。接着,熊秉坤和其他起义部队稍作分工,便兵分三路进攻湖广总署。10月10日夜晚,雨雾茫茫,一片漆黑,5000清军布防在通向湖广总署的各条要道。三路起义军沿途受阻,伤亡较大。熊秉坤等紧急磋商后,决定火攻。在进攻总署衙门时,不少附近的居民自愿参加了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斗。他们熟悉地形,又乐于献出自己的住房,同起义军一起纵火,顿时火光冲天,照得总署衙门如同白昼,为革命党炮队指明了炮击目标。大炮的怒吼,击中了总署签押房,使负隅顽抗的清军胆战心寒。贪生怕死的湖广总督瑞澄,知道大势已去,从后墙挖洞逃到长江中的"楚豫"舰上。
熊秉坤率领的第三路义军,在总署衙门正面遭到清军顽抗。熊秉坤立即挑选40名精悍士兵组成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边登高放火,边乘势猛攻。清军伤亡惨重,见大势已去,残军退走汉口。辛亥首义经过一夜鏖战,革命军终于攻克了清政府在湖广的最高统治机关——湖广总署,占领了武昌城。11日清晨,革命军旗帜高高飘扬在湖广总署的上空。12日,起义军又收复了汉口和汉阳,武汉三镇全在革命军的掌握之中。熊秉坤在黄埔军校开创期间,与周恩来相识。北伐成功,国共分道。熊秉坤在湖北省政府任职,兼任武昌市市长。1931年后,熊秉坤长期挂名南京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46年退役。解放战争期间,熊秉坤通电反对独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政协常委、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等职。
- 年,辛亥革命50周年,熊秉坤作为全国纪念会的筹委和湖北辛亥革命志士代表,参加了北京盛典。国庆宴会那一天,熊秉坤与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应邀一同参加。当溥仪得知熊秉坤也出席这次宴会时,便当场向中央统战部的同志提出想见熊秉坤一面。统战部的同志请示到周总理那里,总理欣然同意。于是末代皇帝溥仪与他的“仇敌”熊秉坤,终于在清朝灭亡50周年,在新中国成立12周年的国宴上得以相见。
- 辛亥革命中鲜为人知的历史
先来讲讲在历史书中一直不太被提及的黎元洪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作用。历史对黎元洪的描写都是对的,他确实在辛亥革命的时候手刃过士兵。当时他是反动军官,本来已经躲起来了,穿了便装,但他还是被强行拉出来参加了这次行动。黎元洪当时是协统,也就是旅长,这实际上是在武汉的新军中能找到的最高级别的指挥官了。黎元洪应该是北洋水师学堂科班出身,而且参加过甲午战争,当时他是一艘著名的军舰“广甲”号上面的一个小军官。“广甲”号后来被敌人击沉了,但黎元洪表现得还比较英勇,在日军击沉“广甲”号之后,他自己跳海,逃了回来,他后来一路都走得比较顺利。
新军当时最强大的就是北边袁世凯的北洋军和南边张之洞的这支新军。张之洞一直比较欣赏黎元洪,所以黎元洪就跟着他一直做到协统。在辛亥革命刚爆发时,黎元洪确实是像我们历史书中所描述的那样躲了起来,这些都没有异议。他还是被拉出来了,一开始他先扛了一阵子,说我不当,结果别人非要让他当,然后他说那就当吧。据说人家还替他签了字,签了个“黎”,所以他也没办法。然后别人又以他的名义发电报,他也没办法,他一直都不说话。直到有一天他看到机会来了,他毕竟是老官僚、老军人出身,当看到武汉三镇人民踊跃参军,各个阶层的人都支持革命,就突然觉得这事儿好像有点儿意思,自己人生的机会又来了。他确实是个机会主义者,机会主义者对革命的成功也起了重大的作用。
如果当时武昌起义由革命党领袖来领导,孙文也好,黄兴也好,那我觉得结果会不一样,因为他们是怀着革命理想的,是不会妥协的。当时革命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武昌起义当中的那些革命领导人都是由连、排级干部组成的,一没经验,二没威望,才找到了黎元洪。黎元洪作为一个机会主义者,作为一个老官僚,在整个革命中确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稳定住了局势。
为什么他能稳定住局势呢?
就是因为他了解其他省的那些军官,知道那些官僚都是怎么想的,知道人心向哪边去。据说黎元洪当时还利用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设在武昌的一个国库的中转库,西南地区的大部分税收的中转都是在武昌。大家知道当时的国库中存有很多银子,黎元洪敏锐地发现利用这个库就能稳定住局面。所以他每天就干一件事儿,就是上午给各省发电报,下午汇款。电报发给各个省的巡抚或者军官,说你独立吧,你支持我们吧,我们团结起来,等等。他知道只要各个省都独立了,哪怕有十几个省开始独立,那这个革命就不会失败。于是他就大撒银两,把当时在武汉中转国库的大量银子汇给各个省,只要你独立,就给你汇钱,这样做相当程度上促成了各省的独立。
大家知道在整个辛亥革命的过程中流血是很少的,就是武昌起义时流了一点儿血,在山西的时候流了一点儿血。当时是山西的新军阎锡山包围了山西巡抚,山西巡抚是陆钟琦,陆钟琦也是在辛亥革命中被杀的唯一的地方大员。当时陆钟琦其实已经打算要独立了,结果还没有来得及行动,就被新军阎锡山包围了,后来阎锡山独立成了山西的头儿。当时江苏的巡抚程德全直接把辫子一剪就宣布独立了,咱也甭等着被新军杀了,先当都督得了。于是程德全摇身一变,从江苏巡抚变成了江苏都督。程德全还干了一件特别可笑的事儿,他觉得既然革命,那总得破坏点儿什么吧,什么都不破坏,这怎么能叫革命呢?于是他就拿着棍子,把他们家房上的那两片瓦给打碎了,说这是革命。
扬州的革命更可笑,那时扬州是水运以及盐商等的重镇,扬州当时也有总督、巡抚等。扬州的巡抚、总督都没想好怎么革命,革命党就开始“革命了”!可见当时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进行了这么多年的革命,已经深入人心,扬州总督跳墙跑了,巡抚投河自尽了,扬州就这样光复了。然后扬州的那些士绅大佬就一齐到革命军的指挥部去,跪下说,欢迎革命党来,扬州人民支持革命,请发安民告示。革命可以啊,我们可以剪辫子,不要乱。革命党一看,好啊,那就发安民告示吧。扬州就这么光复了。
当时全国各地都爆发了革命,武昌起义是由连、排军官发动的,其中黎元洪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从整个大局看,还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包括黄兴等,这一批革命党人,这么多年坚持不懈地宣传、起义,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在黄花岗起义失败之后,大家就经验,说我们不能总在广东起义,广东不是中国的中心地带,新军、大的帮会都不在这里。革命党决定到长江流域去发展革命力量,因为长江流域有大量的码头,有码头的地方就有帮会,新军当中大量的士兵就是帮会成员。革命党当时联络了很多帮会,包括帮会在新军中的人,动员其加入革命党,这一切都促成了武昌起义的成功。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先生并不在场,据各种记载说,孙先生当时正在美国的一家中餐馆里刷盘子。其实孙先生当年生活得还不错,住在一间相当不错的公寓里,孙先生当时确实没有穷到要去餐馆刷盘子。了,孙先生是不是刷过盘子不重要,后来还是孙先生回国,革命党才开始控制住局面。所以可以说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我再讲一个小细节,从这里大家也可以看到整个国家那种心向革命的状态。清华大学就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这一年成立的,而且就在辛亥革命之前,刚刚通过考试招来了第一批学生,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清华国学研究院主任的吴宓,他是清华的第一届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