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又称夏历、农历、旧历,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阴历属于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但设置闰月,使平均往年为回归年,设置24节气,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有阳历成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中国人、朝鲜、韩国、越南和早期的日本国家仍然利用阴历来计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
平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每年都不一样)。因为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差11天左右,这几年的平均日数都是设置闰月的。
阴历接近365.2422日。由于1回归年为12.368个朔望月,368/1000=46/125,所以125年应设46个闰年,但由于这种闰年设置过于复杂,据估计,7/19最接近0.368,一般在19年内设置7个闰月,全年383天或384天。根据太阳的位置,将太阳年分为24个节气,有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年龄由天干地支组合,60年循环往复。这种历法传说起源于夏代,所以又称夏历。
农历又叫旧历。由于24节气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夏历通常被称为“农历”,但24节气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确定,应属于太阳历部分。,称夏历为农历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