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星座的月份表-星座运势查询每日更新
正所谓“三里不同俗,五里一易风”,不同的地区自然也会有着不同的民俗。我国地域辽阔,所以地习俗众多,并且大多习俗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在婚俗上我国也有很多种说法,下面我们去看看在民族分布众多的广西文化中拥有着哪些不同的婚礼习俗吧。
壮族
与汉族以及其他民族通婚的现象较为普遍。解放前多由父母包办,少数人自由恋爱。解放后,大都实行自由恋爱。自由恋爱的方式有抛绣球、打木槽、赶歌圩、对歌等。抛绣球活动至今在都安、巴马一带仍盛行。打木槽是先由青年女子以木棍来打槽,击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几个女子击木槽数棍后就唱山歌,许多男青年也拿着木棍到木槽边来共同敲击,每敲一下,大家又唱山歌,表达男女之间的欢乐情趣和爱慕之情。
对歌也是壮族青年男女的一种恋爱择偶的活动方式,通过对歌来披露心声,互相了解,建立感情。但“依歌择偶”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在“歌圩”初交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交往发展感情,才定终身。
瑶族
一般不与他族通婚。瑶族男女青年婚前有恋爱自由,一般先后由青年男女通过节日唱歌或其他途径建立感情,征得父母同意后结婚。男子上门入赘的习俗比较普遍。没有男孩的家庭,常招婿上门,有的家庭虽有男孩也要招婿上门,有的瑶族地区,甚至把男子全部“外嫁”,而把女儿留在家里招婿上门。
直到现在,瑶族地区招婿上门的情况仍然相当普遍,上门女婿受到社会尊重,女儿有财产继承权,“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比较淡薄。舅权在部分瑶族地区表现比较突出。有些地方有姑舅表婚的习俗,姑母之女必须嫁给舅父之子,只有舅父无子,或舅父家不要才能嫁给别人但聘礼要由舅父收领。
瑶族婚礼一般办得比较简朴,送亲迎娶时,新娘一般走路或骑马到男家,全寨男女都来唱歌祝贺。第二天回门住一天,第三天即开始劳动,建立家庭。姑爷上门,除有媒人及两个陪郎伴送外,不用带什么东西,只一个人上女家去,第二天回门之后即住女家。离婚比较严格。寡妇再嫁不受歧视。弟兄长大成婚后即分家,父母一般由幼子赡养。
苗族、侗族
男女青年婚前都有比较自由的恋爱活动,通过“走寨”、“走坡”等形式社交,但也必须托煤说亲,征得父母同意才能结婚。过去妇女妇女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解放后大都有了改变。上门入赘的情况比较普遍。
侗族
侗族同宗不能结婚,流行姑舅表婚,禁止姨表婚,重舅权。苗族则实行同宗不婚、姨表兄妹不婚,不同民族不婚,过去有“苗不沾客(汉)”之说。解放后,民族团结增强,各民族通婚的情况已日益增多。过去在湘桂、黔边境地区的部分侗族山寨,还保留有古代的“抢亲”婚俗。
“抢亲”的方式各地不一,基本上都是男女双方自愿的,在迎娶的当晚,故意将新娘藏起来,男方则半夜来设法将新娘“抢”走,抬上花轿,吹吹打打凯旋而归。解放后新婚俗得到了发扬,侗族、苗族大都婚事简办,一般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侗族还有私奔的习俗,当一对恋人遭到任何一方父母反对时,两人便逃往他处,建立小家庭,经几月或几年,托亲友向反对的家长说情,反对者?“木已成舟”,也只得承认,于是青年夫妻便回到老家居住。
猜你可能也喜欢
湖州历史文化名人,你知道几个?
绣法自成一格的常州乱针绣
徐州重要文化遗产——剪纸文化
嘉兴最具代表性景点——南湖
就婚俗的内容和仪式来看,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却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黑龙江流域特定的时代环境中,体现在婚俗文化方面。 接下来小编就带你去黑龙江文化了解黑龙江的结婚习俗。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换庚谱媒人提亲后,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合,没有相冲,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谱,作为订亲的最初凭据。
过文定为“过大礼”之前奏,通常在婚礼前一个月举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备三牲酒礼至女家,正式奉上聘书。
过大礼订亲之最隆重仪式,约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进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婚礼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安床后任何人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新人结婚当晚进房为止。
结婚当晚,新人进新房后可让小孩在床上食喜果,称为“压床”,取其百子千孙之意。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古时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嫁妆收到大礼后,女家的妆套须最迟于结婚前一天送到男家。这批大箱小箱的嫁妆,为女家身份与财富之象征。嫁妆除珍贵的珠宝首饰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
上头一对新人均要穿上睡衣,女方应选择一个看见月亮的窗口案上,燃起龙凤烛,点起清香一炷,连同莲子、红枣、汤丸三碗向天参拜。男女双方并要准备尺、镜、剪刀,取其光明继后之意,让“好命佬”及“好命婆”替新人梳头,一面梳,一面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迎亲新娘应由大姐或伴娘带领出来交给其父亲,再由父亲交给新郎,正式行夫妻见面礼。新人先拜天地,再拜祖先。新人再向双亲奉茶跪拜,新娘准备两封利是,分别为威旺金及满堂利是,过门后交予家姑。
出门吉时,女子出门时须由大姐背着上花轿,据说新娘双足是不可沾地的,否则便会带来麻烦。但现时即使有大姐陪同,也是自行步上花车的。上花车前,新娘子应向送行的亲友鞠躬,以示谢意。
过门过门指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拜见翁姑及男家其它长辈。
三朝回门三朝回门指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后再随夫婿回家。
每个地方结婚的习俗都会不同。在南昌文化中。结婚这喜庆的大事是要有更多的讲究了。如果你想多了解了解南昌结婚的习俗,那么往下看本文就绝对没有错了。小编找了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往下了解吧!
托媒在一个家庭中,男孩到了二十岁左右,女孩到了十五岁左右,父母开始为儿女张罗婚事,托媒人牵红线,红线牵到男女不可见面,更谈不上互相了解,既使在民间时期也只能偷着看一眼。托媒时,先要给媒人预付部分报酬,叫做买鞋钱(意思是找人家需要跑路)。
后又要给媒人送礼,请他吃饭。媒人接下了
广东与广西通称为两广,是以着东路以及西路分成的广东与广西,可以说是缺一不可。自古以来的广东都是税收大省,是一个发展非常好的省份,不过广西的发展就略差一些。
那么,本期一起了解广东与广西的中元节习俗。
广西省
在广西,中元节一般提前一天,也就是在农历七月十四过,又叫“七月半”“七月节”。传说,以前广西老百姓也在农历七月十五过节。到宋朝末年,南方战乱,广西老百姓正准备过中元节,听闻元军大举进攻岭南,为避战乱,只好提前一天过节了。后来便一直延续下来。
在广西,中元节是个重大节日。这一天,很多单位都会“人性化”地提前几个小时下班,让员工回家过节。在包括南宁在内的许多地方的壮家,中元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无论家境如何,都要割肉宰鸭、隆重祭拜祖宗的。
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壮族民间传说,人死后灵魂会到天上去,由天上管着;只有到七月初七至十五,才能放假回到人间探亲。于是,每年到了七月初七,姑娘们过完乞巧节之后,家家都忙于筹办给祖宗祭拜的活动。
中元节的过法因地而异,最具普遍性的是农历七月十三之前,家家户户都搞大扫除,注意言行礼节,备好供品,一是表达对祖宗的敬重,二是展现子孙的治家本事;七月初八开始“接祖”,七月十二以前要把祖宗接回家,一日三餐点香供祭;七月十四、十五(有的地方是七月十三至十六),全家停止一切农事,置办丰盛的祭品,举行祭拜仪式、聚餐等。
七月十四,第一次祭拜时,往往是半夜起床,天蒙蒙亮全家就开始聚餐了。七月十五日为“送祖”日,当晚要把所有的纸供品烧化,以示送给祖先带回去享用。七月十六日走亲戚,嫁出去的女儿,这天都要拖儿带女回娘家。,有的民俗学家将壮族“中元节”称作壮族“团聚节”,也称“姐妹节”。
中元节依旧。不过,人们已不信鬼神,仅以祭祀礼仪,表示对逝者的缅怀,求的大多是亲人团聚,共同祈盼的是家庭的和睦,民族的团圆。一位在埌西菜市选购五色纸鞋等祭祀贡品的刘奶奶告诉记者,中元节买些贡品烧,是为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祈求家人健康平安。一家老小也可以趁过节的机会吃顿团圆饭,这在平时是很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