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人合一
有三重含义
(一)天人一体。天地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两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存在密切的联系。宇宙演化出人的过程,与树枝结出果实的过程,虽然表现形式有异,但本质是相似的。
(二)天人映射。天地有其运行规律,人类社会也有其运行规律,两者相互对应,并行不悖。它们的关系本质是“映射”,而不是“决定”。这种“映射”,囊括整个世界,把所有事物纳入普遍联系的链条中。
(三)人顺天势。宇宙如同一个巨大的流动旋涡,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会形成特定的时空场,人就是这个流动旋涡中的小旋涡,若能与时空保持协调,即“顺势”,就会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
《易经》描绘的这种“映射”的规律把整个宇宙都囊括在内,使所有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的链条中。这种“全息性”或“相互感应”的思维模式构建了一个包罗天、地、人、事、物在内的不可分割的世界。理解这个道理便会用整体、辩证、全息、系统的方法去思考和行动,而不是把事物割裂、孤立、片面化。
二、矛盾的对立统一
(一)卦象上的一阴和一阳。《系辞》强调“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整个世界在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力量的相互作用下不断运动变化,阴阳符号按阴阳二气消长规律,经过排列组合成为八卦,八卦再经过重叠组成成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又有错综复杂的变化,可以演化至无穷。
(二)自然界和社会的阴阳属性。《易经》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易经》给具体事物赋予阴阳的含义,将阴阳作为万物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则。在自然现象上,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昼为阳,夜为阴。在社会现象上,君为阳,臣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三、排斥神创论
《易经》认为,世界不是由一个万能的“主宰者”来创造生命,而是万物遵循一定的变化法则使得自身不断地更新,这就是“生生”。宇宙从混沌未分的“无极”而来,无极动而生太极,太极分阴阳两仪,再由阴阳分化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这四象,四象分化而为八卦,八卦代表着世界的八种基本属性,可以用”天地风山水火雷泽“来概括。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六十四卦并不代表事物演化过程的终结。六十四卦两卦为“既济”和“未济”,象征事物发展到必然有一个结果,但这个结果作为一个“节点”,以它为开始将展开另一次全新的演变。所以,“物不可以穷,故受之以未济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