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一般的影视作品中见到的盗墓贼都是神通广大,似乎能够通灵,只要拿着罗盘指指点点就能准确着说道墓穴位置,挖掘到去珍宝,事实上盗墓是一项技术活,需要精通盗墓知识,而小编今天带着大家去看看盗墓探穴的秘密。
1.“望气发墓”
古人居住都讲究风水,同样对于阴宅的选择也是十分慎重的,古代帝王讲究龙脉,去年一部《寻龙诀》的电影让人认识了这个神秘的摸金门派。看过这部剧,对剧中胡八一说的那句口诀记忆犹新吧?
寻龙分金看缠山,
一重缠是一重关
关门如有八重险,
不出阴阳八卦形
其实这句口诀是相传出自于风水祖师杨筠松所著的《撼龙经》。其原文是
寻龙千万看缠山,
一重缠是一重关
关门若有千重锁,
定有王侯居此间。
风水先生跋山涉水、寻龙访穴,龙脉宝地、吉壤佳穴何处是真、何处是假,眼就能看穿;凶吉祸福,一望便知。不过风水先生是帮人选墓,专做旺子旺孙的善事,而盗墓贼则是利用风水知识,古代堪舆术来寻找墓穴,来干挖坟掘墓的缺德事。盗墓贼不 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他们对各个朝代的丧葬习俗、随葬喜好、造墓手段,都了如指掌。都精通风水原理,每到一地都勘察地势,看河流走势,微信关注红阳遁甲法术山型绕线,凡风水极佳,龙脉毓秀之地都是古墓的聚集地,洛阳城外的邙山,北带黄河,南望伊阙,在古洛阳人眼里是绝好的风水宝地。南北16公里、东西30公里、面积约有500平方公里的北邙,地势高,视野开阔,土层深厚,土壤紧硬密实,适于安置墓穴;东汉皇陵又赫然兀立于邙山岭上,所以这里自然成为洛阳人向往的安葬之处。
但从古至今盗墓都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再加上这项绝技一般不外传,导致流传下来的人少之又少,现实生活中大都是依靠口传秘诀结合现代高科技来勘探墓穴。
“秦埋岭,汉墓坡”
盗墓贼中有一句口头语,叫“秦埋岭,汉墓坡”。这是盗墓贼长期盗墓活动的一个,与古代葬俗和现代考古发现的情况相当吻合。这种“葬山不葬顶,埋坡不埋岭”的汉代葬俗,一直影响到现在。在民国盗墓活跃地区之一的湖南长沙,这一带的土夫子便对当地各个朝代葬俗相当熟悉,并用之指导盗墓,小编了下,微信关注红阳遁甲法术古代盗墓者秘不外传的“寻墓探穴”秘诀,可成这么四句话—
春秋战国埋山顶,
秦汉大墓埋山岭;
东汉南朝选山腰,
隋唐宋尸坡下挺。
简单解释是这样:就山势而言,春秋、战国及西汉早期的大墓,大都葬在山的最高处,或近山顶部;西汉中后期的大墓喜欢埋在岭上,地势比先秦墓要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大都选择挖在半山腰处;隋朝、唐朝至宋朝的墓,一般埋在山腰坡下面。
根据这个秘诀,结合一些堪舆常识,便很容易找到相应时代的古墓。若想找到先秦时代的古墓,就得到山顶上去探索;若想找到唐宋年间的古墓,就得到山坡去勘查。如果在山坡下找战国墓,则是不可能的,同样地,如果想在山顶找到唐、宋时期墓,那也是不可能的。这套秘诀,后来被当地考古工作者掌握后,得到运用,且屡试不爽。虽然秘诀是湖南盗墓贼的经验之谈,但在中国其他地方也管用。如江、浙境内的吴越古墓,一般也都选山顶筑穴,或土坑或石室。如今已考古发掘到了多座,完全证实了民国盗墓贼“春秋战国埋山顶”一说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苏北、鲁南一带的盗墓贼,至今仍深谙此道。
雨雪过后的秘密
从地形山势的变化寻找古墓,是盗墓贼的公开秘密。一般盗墓贼会在阴雨下雪天出来“找活”。这一方面是恶劣的天气出来活动碰不到人,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古墓容易暴露出来。古墓经过千百年的雨水侵蚀和历代人工取土破坏,坟头这样的标志一般都消失了(如果有坟头,也不需要探穴秘诀了)。这些深藏在地下的古墓,平时不大容易看出来,但在雨雪天比较容易。一场雪下来,地面高低起伏、坑堆顿现,这在平原地区找墓十分有效。而在一场雨后,或是雪融化后,据土壤的吃水情况差别、干湿变化,便可看出哪里是人工夯打过的熟土,哪里是生土。以洛阳一带为例,墓坑内的填土虽是夯土,但吸水性比生土强。墓葬年代越久,潮湿度越大。特别是西汉墓,因常用大量的黄土封填,吸水性更强,比当地常见的红土黏性大,这个特点为找墓带来了方便。雨后天晴出去找墓,根本不需用短柄锄头挖土取样,一眼望去就可以找到古墓,因为墓坑上湿湿的,附近的土却比较干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