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乌子何许人也?半人半神。《抱朴子·极言》云“又彭祖之弟子,青衣乌公,黑穴公,秀眉公……七八人皆历数百岁,在殷而各仙去。”《真诰甄命授》载云“昔青乌公者,身受明师之教,审仙命之理,至于入华阴山中学道,积四百七十一岁,十二试之,有三不过,后服汋而升太极,太极道君以为试三不过,但仙人而已,不得为真人,况欲意哉?”这是把青乌子当做彭祖一类的仙人。
青乌子到处留下足迹。宋代谈钥《嘉泰吴兴志》卷四记载“长兴乌瞻山在县北五十里,高四百尺,《山墟名》云昔有青乌子瞻望此山日,此山可以避难养道,隐者所居,故名。
青乌子之名,最先出自哪本书呢?《四库全书总目》说“考青乌子名见《晋书·郭璞传》”。,唐修《晋书·郭璞传》并没有青乌子之名。历史上原有18家《晋书》,现存一些辑本,据余嘉锡考证诸书,亦不见有哪一家《晋书》记载了青乌子。考查文献,青乌子之名在汉代已出现,《广韵》“青”引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云“汉有青乌子善葬。”
,唐以前确实是有《青乌子》一书。《世说新语‘术解篇》梁刘孝标注文引《青乌子相冢书》云“葬龙之角暴富贵,后当灭门。”隋末唐初的虞世南在《北堂书钞》卷146引《青乌子葬书》云“初掘冢之日,常以饮鈼上土公四旁。”唐欧阳询在《艺文类聚》卷7引《相冢书》云“《青乌子》称山望之如却月形,或如覆舟,葬之出富贵,山望之如鸡栖,葬之灭门。山有重叠,望之如鼓吹楼,葬之连州二千石。”唐李善等注《文选》卷23的《庐陵王墓下作》引《青乌子相冢书》云“天子葬高山,诸侯葬连冈。”这些说明《青乌子》流行很广。
在目录文献中,《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载有《青乌子》三卷,不著撰人。可是,《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都没记载此书,是疏忽,还是《青乌子》已佚?这是学术界尚待搞清的问题。现在,《小十三经》、《津逮秘书》、《学津讨原》、《廿二子全书》都有《青乌先生葬经》一卷,题汉青乌子撰,大金丞相兀钦仄注。这本《青乌先生葬经》有许多疑点①为什么唐代及唐以前文献中引用《青乌子》的许多文句,现存本没有?②为什么宋代目录书不记载《青乌子》?⑧为什么现存本掺杂了郭璞《葬书》的许多内容?④大金丞相兀钦仄是什么人?为什么《金史》没有这个丞相?这个莫须有的丞相怎么会注释此书?可见,此书有可能是宋以后人伪作。
此书又称《青乌先生葬经》,前有托名于金丞相兀钦仄的序文,兀钦仄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托其名作序?一时还说不清楚。序文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考证青乌,云“先生汉时人,精地理阴阳之术,而史失其名。晋郭氏《葬书》引经日为证者,即此是也。”二是评价其书,云“先生之言简而严,约而当,诚后世阴阳之祖书也。”
此书四字一句,无篇无卷,所涉及的内容有盘古浑沦;山川融结;福厚之地;山凝水澄;脉遇水止;可畏之穴;鬼神及人;穴吉而温;贵气相资;内求外觅;势止形昂;山随水著;百川同归;安止迢递;向定阴阳;主立贫贱;公侯之地;宰相之地;外台之地;官贵之地;文吉之地;大富之地;贫贱之地;盗葬;穴吉;葬凶;自成。
由以上摘要可见,后世风水师所宣扬的一套理论,此书基本上已经提出来了。如论及点穴,此书说“不畜之穴,是谓腐骨;不及之穴,主人绝灭;腾漏之穴,翻棺败椁;背囚之穴,寒泉滴沥。其为可畏,可不慎乎!”又说“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察以眼界,会以情性。若能悟此,天下横行。”由这段文字,我们又可看出破绽。汉代还没有出现“风水”这个相地术的代名词,而此书却说“风水自成”,这就不打自招地道出了此书非汉人作,也非青乌先生作。书中托名金代的丞相作序和注,注与经文风格一致,很可能是同一人作。由此推断,此书当成于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