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堂: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起源
在探寻八字奥秘的旅程中,我们不得不谈及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来源。这些神秘符号,每一柱两字,一上一下,构成了我们的八字,即年月日时四柱。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些古老符号背后的神秘面纱。
让我们回溯至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时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夏朝之前是三皇五帝的时代,许多人认为那是一个神话与现实交织的时代。在宋代徐子平所著的《渊海子平》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天地初开的神话故事。
天地混沌之初,如同一个未开化的胚胎。随着时间的推移,衍生出了水、火、木、金、土五行。天地的形成,引出了阴阳的概念。五行与阴阳的交融,诞生了世间万物。那时的人类,形象奇异,如人形鸟嘴,人首蛇身。经过无数年的发展,圣贤如伏羲、神农、黄帝等应运而生,他们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智慧的觉醒,社会秩序的开始。
随着人类的觉醒,世界变得复杂多变,妖怪也开始出现。黄帝时期,蚩尤神作乱,扰乱四方。为了保卫人民,黄帝与蚩尤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这场战役势均力敌,九战九不胜,血流成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黄帝斋戒筑坛祀天,于是天降下十天干与十二地支。
据《渊海子平》描述,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最初可能是实物或象征物,它们被用来擒杀蚩尤。担心后人再遇灾难无法应对,于是将天干地支组合成六十甲子,以供后人使用。而据《太上老君开天经》记载,十天干十二地支的概念可能是由太上老君传授给伏羲的。从这些神话传说来看,这些天干地支似乎是上天或神仙赐予人类的,而非人类自身发明。
进入三皇五帝时期后,随着龙马河图、龟背洛书等传说的出现,夏商周时代随之而来。虽然对应的历史时期可能存在偏差,但关于《连山易》、《归藏易》、《周易》等书籍的记载却是真实存在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宿命论已经深入人心。孔子在《论语颜渊》中的话说明了这一点。而易学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及处理危难。我们所了解的八字算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这一时期,鬼谷子写了《鬼谷遗文》,这是古代禄命法的开山之作。
隋唐时期,《五行大义》的作者萧吉对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做了深入解读。到了唐朝,李虚中出了《李虚中命书》,此书是最早用四柱八字进行推算的书之一,侧重于纳音和神煞断命。这位大师的生命故事还被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记录在他的墓志铭中。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起源蕴含着丰富的神话色彩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些古老的符号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探寻八字知识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能了解这些符号的起源和演变,还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的传承。自李虚中、韩愈等历史名人涉足五行学说后,这一古老的学问便不再是迷信的代表。李虚中曾任监察御史与殿中侍御史,他将五行学说与天干地支相结合,为八字命理学奠定了基础。随后的北宋初期,徐子平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重要的改革和完善,确立了以日干为主,重视四柱间的五行生克制化等核心理念,他的贡献被誉为八字命理学的重大进步。到了宋朝末年,徐大升所著的《渊海子平》并非一己之力完成,而是通过编集多位命理研究者的文集集结而成。这本书丰富了命理学的知识,使之变得更为丰富和全面。
进入明代,命理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滴天髓》、《三命通会》等著作成为了当时的杰出代表。《滴天髓》相传为宋朝京图所作,重视五行流通和大局大势,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三命通会》则是由明朝进士万民英所著,被誉为中国传统命理学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内容涵盖了正宗古命法和财官格局命法,具有极高的地位。而《星平会海》涉及子平命理和格局问题,适合有一定基础的研究者学习。《兰台妙选》则主要依据纳音取象进行论命。《神峰通考》结合了作者张楠多年的实践经验,内容丰富全面。《子平管见》则偏重于格局论命。
到了清朝,《子平真诠》等著作成为了当时的代表之作。而《穷通宝鉴》则注重调候论命。民国时期至今,韦千里的《千里命稿》、袁树珊的《命理探源》等都是旺衰派的经典之作。还有许多现代派系和书籍不断涌现,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些书籍记录了整个八字命理学的发展脉络和历史变迁。尽管在历史长河中许多惊天之作可能被遗忘或损毁,但留下来的必定有其独特的价值。这些书籍为我们揭示了整个四柱八字命理学所走过的漫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