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口义》十五卷,乃宋倪天隐整理其师胡瑗的学说之成果。胡瑗,字翼之,出身泰州如皋,布衣时因范仲淹的推荐,被拜为校书郎,后历任太学博士,最后致仕归隐。他的事迹详载于宋史本传。
胡瑗解易之论,以义理为根基,不掺杂象数之说,其说辞清晰易懂,尤为精炼。程子教导人们读易时,首推王弼、王安石之作,及此书。朱子也多次提及并称赞。在北宋诸多儒者中,胡瑗的易经解读被公认为最为纯正。
《宋志》记载,胡瑗的《易解》十卷与《周易口义》十卷并行于世。李振裕指出,胡瑗在教授之余,虽有意著述但未及完成。其门人倪天隐整理其学说,因非师手亲着,故名曰《口义》。后世则或称《口义》,或称《易解》,实则一书。晁公武的《读书志》也提到,倪天隐所纂之书,《宋志》将其分为二书,皆以为是胡瑗自撰,实则缺乏考据。
此书于乾隆四十年五月,经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以及总校官臣陆费墀恭敬校订后呈上。文章风格独特,语言流畅,深入解读了易经的义理,是了解北宋儒者解读易经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