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之韵,源自七岁的骆宾王笔下
在深藏于历史长河中璀璨如星的文学宝藏里,一颗明珠闪耀于初唐之际。那就是骆宾王七岁时创作的《咏鹅》。此诗如同儿童的纯真笑声,穿越千年的时空,至今仍让人心生童趣。
诗的开篇,一连三个“鹅”字,如同儿童的欢声笑语,活泼跳跃。仿佛一群鹅在水中嬉戏,彼此呼应,生动活泼。这三个叠字,不仅为诗定下了明朗的基调,也展现了孩子眼中世界的纯真与美好。
紧接着,“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句工整的对仗句,像一幅清丽的画面,映入眼帘。白色的鹅毛与碧绿的湖水形成鲜明对比,红艳的鹅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这不仅是对鹅的形态与动态的生动描绘,更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历史的传承中总有些迷雾缭绕。有些资料误传此诗为清代郑燮或现代作家所作。但正如拂去尘埃的古籍所记载,《咏鹅》是骆宾王的创作,这一事实在《全唐诗》中得到了明确的标注。其创作年代、作者身份均有众多的权威资料作为佐证。
骆宾王的这首《咏鹅》,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瑰宝,更是一面时代的镜子。它映照出了初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追求。诗中蕴含的童趣与纯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浩瀚的诗海中,《咏鹅》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驻足欣赏。它像一首美妙的乐章,让人在欣赏的也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当我们今天再次品读这首古诗时,不禁要为骆宾王的才华和创意而赞叹。他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让我们在欣赏的也不忘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