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如繁星般散落在中国的大地上,拥有众多分支,每一支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记忆。他们的图腾文化尤为丰富,犬、牛、鼓等形象无处不在,尤其是图腾柱和石头上刻画的图案,展示了瑶族人民的信仰和崇拜。
走进瑶寨,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牛头铜鼓。它是瑶族人民对铜鼓的崇尚和对牛的敬仰的生动体现。关于为何选择牛头和铜鼓作为瑶族的图腾,口头文学中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据传,瑶族祖先曾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玉帝得知后,特派牛王下凡助耕。牛王的出现,为瑶族人民带来了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从此,牛崇拜成为瑶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祭拜祖先时会涉及,重视农耕和祈求丰产等活动中也有牛的影子。而铜鼓,在瑶族中被视为具有生命意义的乐器与神物。
白裤瑶族流传的铜鼓文化已近3000年历史,现存多面铜鼓,是族内重大仪式上的主角。每当秋后农闲或重要节日、老人过世时,铜鼓声会在瑶寨中响起,那是瑶胞们对祖先的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曾有一尊震撼人心的雕塑,高8米,牛角间距12米,铜鼓直径3米,公鼓和母鼓间距离6米。鼓面上铸有十二生肖图,与鼓心的12角太阳芒相互呼应。更妙的是,4只青蛙被匀称地铸于鼓面边沿,整尊雕塑充满了生命与活力。
在战争年代,铜鼓曾作为战鼓激励士兵英勇战斗。如今,它更多地被用于祭祀和欢庆活动。在白裤瑶族民间,铜鼓被视为有魂魄的活物,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从古至今,它一直由家族的“油锅头人”和“石牌头人”小心保管,代代相传。
瑶族的图腾文化,丰富而多元,无论是牛、犬、鼓还是其他形象,都是瑶族人民对自然、祖先和生活的理解与想象。这些图腾,不仅是瑶族的信仰象征,更是他们文化的灵魂和传承的纽带。